2025 CAFS|精准·智能·协同:雅培“X-Vision 心中有术”房颤整体解决方案,领航电生理诊疗新方向
2025年7月5日,在第23届心房颤动学术会议(CAFS 2025)召开之际,雅培成功举办“X-Vision 心中有术”——房颤整体解决方案专题会。
本次会议重点展示了EnSite™X系统全极近场标测技术(OT/NF)、ICE影像引导技术和TactiFlex™消融导管的创新组合在房颤手术中的突破性应用。这一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从精准标测到智能消融的无缝衔接,显著提升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更标志着电生理诊疗正式迈入智能化、精准化的新时代,为房颤治疗领域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本次专题会诚邀多位国内电生理领域的知名专家相聚,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逐一剖析雅培房颤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策略和临床获益,全面助力我国房颤消融领域的规范化发展!本次会议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连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担任会议主持;特邀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 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梁卓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傅彪教授做精彩汇报。与会嘉宾踊跃发言,讨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激烈,充分促进了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会议的学术氛围。
开场致辞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表示,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聚焦于雅培整体解决方案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电压标测技术、导管安全性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表示,随着临床需求不断变化,以及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房颤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先进器械的选择到个体化消融策略的制定,这一解决方案为术者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本次学术专场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围绕房颤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展开深入交流,期待通过分享和学习碰撞出更多新的观点,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从标测到决策:
OT/NF在房颤手术中的应用分享
▼▼▼
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 教授
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教授围绕雅培EnSite™ X标测系统革命性的全极近场(OT/NF)高密度标测技术在房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传统双极标测技术相比,OT/NF技术能够识别真实的局部电位、自动区分近场和远场信号,大大提高了漏点区域标记的准确性。OT技术通过360°实时计算电极组信号最大振幅方向,并沿该方向生成精准的EGM信号,同时辅以向量箭头动态可视化,完美解决了传统双极标测的盲区,极大提升了标测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此外,基于注释的峰值频率(PF)分析进一步提升了技术功能,PF作为一种新的标测参数,可与传统的标测结果叠加呈现。研究表明,低电压高峰值频率能够有效识别房性心动过速(AT)的关键部位,并帮助预测AT的终止位置;在PF的解读中,电极接触区域与原始信号源的距离也呈现一定的指导性。
Takigawa教授通过两例持续性房颤病例的临床实践,全面展示了OT/NF技术在房颤手术中的强大功能,为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决策提供了多维度的数据支持。教授指出,OT技术通过标测局部心肌传导方向箭头,能够高效、精准地判断肺静脉漏点及外膜插入点;而NF峰值频率结合局部激活时间则能有效锁定低电压高频率区域,聚焦房颤的致病基质核心。此外,动态调整电压阈值并结合PF分析,有助于捕捉深层隐匿的心律失常基质。这些临床应用充分证明,OT/NF技术在房颤手术中展现了卓越的功能优势。
从容房颤:EnSite™X系统+TactiFlex™消融导管助力下的房颤手术流程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梁卓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梁卓教授分享了EnSite™X系统和TactiFlex™消融导管在房颤手术中的应用。通过EnSite X的精准建模与电学标测、BRK+Swartz房穿、ViewFlex ICE超清晰影像、Agilis可调弯鞘的简化操作以及TFSE精准压力技术,有效实现高效消融。EnSite X提供两种导航模式——ENSITE™ VOXEL和ENSITE™ NAVX。EnSite X革新标测OT/NF技术通过高密度全极向量标测,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电压结果、提供局部激动方向矢量,大幅提高采点密度,显著提升复杂心律失常的定位精度与效率。
TactiFlex™消融导管同样具有显著优势。首先,采用低灌注、高冷却设计,当导管头端贴靠组织时,冷盐水集中灌注于贴靠面,降低灌注量并提高导管与组织的贴靠稳定性。其次,龙鳞灌注技术相较传统方法更加安全高效,动物实验表明能将组织表面温度降低5℃,减少焦痂和血栓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消融效果。最后,龙鳞头端设计显著提升了导管与组织的贴靠稳定性,减少相对滑动,相比传统消融导管,贴靠稳定性提高了2倍,确保了消融操作的精确性与稳定性。
结合案例,梁卓教授指出,EnSite™X系统联合TactiFlex™消融导管在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中,通过ICE指导房间隔穿刺,提升了安全性。双穿房间隔技术不仅便于精确指导穿刺位点,还帮助术中观察肺静脉电位并为后期使用HD Grid标测寻找Gap提供支持。结合HD Grid建模和基质标测,实现了零射线和低三维系统依赖的快速穿刺。在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中,前壁消融约15秒,后壁消融5-8秒,消融效率取决于消融阻抗,雅培消融阻抗常规范围为80~110Ω,双背极板并联可进一步降低阻抗,提高手术效率。持续性房颤患者通常先进行Marshall消融,左房建模时进行基质标测以评估效果,之后根据结果选择行2C3L消融术式。整个手术过程中包括CS导管放置、根据阵发或持续选择是否进行Marshall静脉消融、双穿房间隔、左房建模/ OT基质标测、制定消融策略以及PVI隔离/线性阻滞验证。
ICE指导下房颤标准 F.L.E.X手术流程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傅彪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傅彪教授统阐释了ICE指导下房颤标准 F.L.E.X手术流程。首先置入ICE导管,当导管头端出现回声时应避免直接推送或打弯,通过回撤和旋转调整确保安全;当三尖瓣影像消失且心尖部显现时,提示导管已成功跨三尖瓣进入右心室。随后需记录心包基线,并通过顺时针旋转ICE手柄依次观察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开口、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及左心耳,完成左心耳血栓排查。在关键的ICE引导房间隔穿刺环节,需将导管撤回右心房恢复HomeView视野,通过旋转手柄精确定位卵圆窝和上腔静脉,确认穿刺针位置后进行穿刺。如果出现“帐篷征”而穿刺鞘未能显示的情况下,可通过顺/逆时针旋转ICE导管调整视角。随后,通过ICE标记关键解剖结构以指导后续操作。术中需实时评估消融透壁性、监测导管贴靠情况和组织变性,同时全程对比心包变化以防范并发症。这一标准化流程通过ICE的全程可视化引导,显著提升了房颤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为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技术赋能临床 创新引领未来
▼▼▼
本次学术会议重点探讨了OT/NF技术在房颤手术中的突破性应用,以及EnSite™X系统与TactiFlex™消融导管的协同优势,同时深入交流了ICE指导下标准化F.L.E.X手术流程的优化方案。通过将三维标测、实时力反馈与柔性操控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技术实现了复杂心律失常诊疗的精准化升级,不仅显著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操作效率,更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智能化、标准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标志着电生理治疗迈入精准医疗新阶段。
随着OT/NF技术与TactiFlex™消融导管的广泛应用,电生理治疗正在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快速发展。未来雅培将持续推动电生理技术创新,通过智能算法升级、手术流程优化和诊疗方案个性化,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优化临床路径,为全球更多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微创治疗方案,开启电生理精准治疗的新篇章。
来源:严道医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