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由心内科、超声影像科及药学领域医生组队参与,通过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例多学科思维诊疗经验分享与诊疗能力提升工作坊模式,开展学术交流会议,全面提升中青年医生 HCM 鉴别诊断能力及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CMI)临床应用水平,为 HCM 患者提供更为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权威领航,共启新篇


张抒扬教授


项目领衔主席张抒扬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心肌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始终是心血管疾病诊疗的热点与难点,尤其是 HCM 最为典型。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首个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的治疗药物——CMI 玛伐凯泰获批上市[1],并成功纳入我国医保目录,为 oHCM 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为规范 CMI 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领域内相关专家,共同撰写了《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应用的专家建议》,为我国 CMI 的临床应用及 oHCM 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权威的指导。


李锋 副社长


中国医学论坛报李锋副社长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心肌病诊疗已从无药可医的困境迈向有药可用的新阶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治疗思路与手段。本项目会聚多学科专家,通过病例分享及答题环节,激发与会者的学术思维碰撞,共同提升HCM诊疗能力。


随后,张抒扬教授隆重介绍了项目专家团成员。在全体专家的共同见证下,项目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专家合影


规范引领,建议发布


田庄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田庄教授介绍了中国首个《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应用的专家建议》,该建议明确指出玛伐凯泰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 oHCM 的 CMI,并介绍了其作用机制、临床证据、适用人群、剂量调整等内容,为临床规范应用提供指导。


病例分享,思维交锋


卢群教授分享一例 oHCM 病例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群教授王顺教授在多学科思维诊疗经验分享的示范展示环节,针对一例经典 oHCM 病例进行多学科思维诊疗经验分享。该病例通过心内科与超声科医生配合,从多学科维度解析病例,清晰梳理 oHCM 鉴别诊断要点,建立「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 + 心内科及药学方案调整」长期随访策略。同时,该病例也充分展现了 CMI 在缓解 oHCM 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分级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